歷史及背景


鴨靈號背景

香港維多利亞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,各類船隻在維港內日夜穿梭,與晚上的幻彩詠香江一起,令維多利亞港更加璀璨。如果您曾在維港看過一艘紅色傳統帆船,又或者在網上看過其照片,這很有可能便是鴨靈號。

雖然維港內仍有少量帆船航行,但大部分都只是仿古帆船,而鴨靈號是香港唯一仍恆常航行的古董中式帆船,亦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中式帆船。 鴨靈號建於 1955年,已有67年歷史。在成為觀光船之前,這曾是漁民釣魚的工具,也是他們的家。由於船體形狀像一隻鴨子,船主將這艘船命名為鴨靈號,意思是「有靈性的鴨子」。 鴨靈號重50噸,長18公尺,是一艘中式傳統三帆帆船。

鴨靈號不僅是香港的標誌,也承載著香港人的集體記憶──-它見證了香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今天的國際大都市。每當您登上這艘標誌性的紅色中式帆船,它就會帶您回想起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維多利亞港。

目前,鴨靈號作為觀光船,定期帶旅客遊覽維多利亞港,提供日落之旅和幻彩詠香江維港遊,以推廣香港漁民文化。鴨靈號也可提供派對、包船、拍攝、廣告、文化體驗遊等服務。歡迎大家上來這艘紅帆古董帆船,在欣賞維港風景的同時,體驗傳統與現代的結合,感受不朽的香港情懷

甚麼是中式帆船?

中式帆船最初發展於戰國時期(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),在古代的商業、外交和軍事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它們曾作為商船、軍船或外交船用於遠洋航行,並出現在李白的《行路難》、張擇端的《清明上河圖》等著名詩詞和藝術作品中。

在1405年至1433年,鄭和七下西洋,而他的船隊共有30,000人,每艘舢板船有1000人,是當時世上最大的船隻之一。從 16到 19 世紀,中式帆船也廣泛應用於亞洲貿易,當中「耆英號」更在 1846 年至 1848 年間從中國繞行好望角,航行至美國和英國。

這些旅程之所以如此順利,是因為中式帆船在設計中融入了許多先進技術,這些技術後來被現代西方造船業採用。船帆用竹子固定,使帆船能夠快速穩定地航行。船員可根據風力調整帆,因此帆船可在任何天氣下航行。

因此,歷史學家H. Warington Smith 認為要在暴風雨中運載人員和貨物,「世上肯定沒有任何類別的船舶比中式帆船更適合。」

 

中式帆船歷史悠久,設計巧妙,是重要的文化遺產。身為香港最古老的中式帆船,鴨靈號在保存香港文化遺產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